4 评论

0 收藏

分享

【搬运】二次元,精神的娱乐

这是我本人在b站发布的专栏文章,搬运过来给大伙看看。
当今流行的亚文化的一类-ACG文化(下称“其”或“二次元”)是以动画、漫画为基础形成并发展的,以虚拟性为核心特征的文化群体。自上世纪末期以来,主流文化由于其对动画在早教方面的先入为主的印象而对动画形成了不自觉的蔑视,这显然是失之偏颇的。本文将通过动画与宗教及其历史作用进行比对来简单阐述ACG文化的价值和其在艺术作品这一性质上的成熟性。观众在行为上如何对这些特征进行实践的问题将在日后讨论。
       首先,必须要讨论宗教的起源。宗教的起源可以分为两类情况:第一类,根据詹姆斯·G·弗雷泽在其著作《金枝》中的观点,“因此,巫术断定,一切具有人格的对象,无论是人或神,最终总是从属欲那些控制着一切的非人力量。任何人只要懂得用适当的仪式和咒语来巧妙地操纵这种力量,他就能够继续利用它。”换言之,古代人类的驾驭自然力量的尝试,即巫术,在发展的历史实践冲击下暴露了其谬误。于此情况下,在生产力大发展带来的脱产富裕阶级中间,部分巫师可能开始对自然进行思考。在基础的生产已由技术初步解决以后,社会对自然的认知由简单的操纵利用转为认为自然具有神性,也就是由零星的认识集中发展为了体系化的世界观。时人根据自己的认知和社会形态创造了第一批宗教。根植于对具体事物的显著感知,这一时期的神明也通常能鲜明的对照自然事物,故通常是多神教。美洲原始文化的万物有灵可能就是这类一一对应式思维早期阶段的表征。第二类宗教系统则是一方面可能由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生产力水平和认知水平一定程度上提高以后,一部分对社会感到绝望、无力改变自身命运的人将救赎的希望寄托在某个超自然力量的协助上;例如古代犹太国多次灭于波斯、埃及、罗马等强国,复国无望,罗马时期的起义多次被镇压之后,只能将希望寄托于虚无的上帝,由此诞生了犹太教。该教传入欧洲后;在长期动乱和国家结构崩溃进程中的罗马底层民众转而希望万能的上帝之子“耶稣”拯救自身,故而由犹太教衍生了基督教。另一方面,多神宗教也随着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而进步,抽象思维的全面进步促使多神教发展为一神教,拜火教由琐罗亚斯德改制为一神教;古埃及多神教由阿肯那吞试图改制为一神教......诸如此类的情况世界各地也存在。我们可以借此类比ACGN文化的壮大。与第二类情况中前者类似,上世纪八十年代正处于极大繁荣的ACGN的起源地日本,国民生产总值正居世界第二,高科技产业几乎是日本的代名词……这一显著的经济繁荣,根植于战前日本以政冈宪三为代表的第一代日本动画人对先进动画技术的大引进带来的日本动画对电影技术的表现力的进步,为日后ACGN文化的壮大提供了物质基础。九十年代崩溃了的金融与经济市场则为其壮大加上了最后一把火。这一时期制造业开工率达到1975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企业的资产卖出损失增加,1990年仅股票资产就减值104万亿日元……生长在这样环境里的日本新一代忽然从纸醉金迷的八十年代中脱离,巨大的心理落差为动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即,人对于生活的期盼开始转而倾注到了业已打响全球招牌的日本漫画和动画中,进而突出了ACG作品的美好、充满希望,和作家和动画人们笔下美丽、温柔、体贴、总之符合了人对“人”完美定义的角色的虚拟世界中;作为了本世纪二次元繁荣的滥觞。诚然,这可以说是时人对社会的逃避,然而从当时平民巨大的生活落差来看,这也无可厚非。现代我国青年同样在某些满口“福报”“公益”的“企业家”手里陷入到财务窘迫、生活艰难的情景中,因而有动力和动机将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二次元上。简言之,二次元与宗教都发际于对现实的失望、至少是不满。这种基于“不满”的要求与“动画”这一载体本身高度的,远超过真人影视剧的虚拟性相结合,客观上推动了动画的艺术性;在表达上,也催生了“源于现实,高于现实”的“美善性”,下文叙述。
       宗教、古典哲学的本质特征是,信仰、崇拜至善至美的美好之物。例如《论语·八佾》载:“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换言之,孔子和儒家托理想于故制,因而塑造了对宗周文制的追求。《老子想尔注》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苟”曰:“天地像道,仁於诸善,不仁於诸恶,故煞万物,恶者不爱也,视之如刍草如苟畜耳。”可见,道教将形而上的“道”绝对化为仁、善的绝对象征,借此约束人的行为。《撒母耳记下》二十二章第三节这样描述上帝:“我的上帝是我的磐石。我要向他寻求庇护。他是我的盾牌,是拯救我的角,又是我的高台。他是我的避难所,是我的救主,又救我脱离暴行。”《古兰经》一百十二章这样描述安拉:“他是最高的实在,唯一的真宰,万物的创造主;他自有自在,无始永存,超绝时空而又无所不在 ;他独一无偶,全知全能,普仁特慈,同时又威严无比,善恶必报,清算神速”,乔达摩.悉达多教导弟子进行哲学思辨,讲论宇宙和存在,无疑渐渐演变为至善至美的一个符号。同样地,ACGN及其塑造同样强调了美善的特征,尤其是几乎及人类一切对美好的幻想于一身的角色、设定甚至其制作思维本身。(这一方面相比不用过多举例,各位看过的番相比都在“高于现实”的理想化的美善上下了功夫)宫崎骏先生视动画为毕生事业,富野由悠季先生在《动画新世纪宣言》中也豪迈喊出:“我们在这里宣言,我们由动画所开拓的时代的开幕,动画新世纪的开幕”,再如京都动画的创作者们坚持着“描绘梦想,培育梦想,传递梦想,实现梦想”的信条,为世界贡献了被誉为温柔的大量优秀动画作品,诸如此类。总之,宗教崇拜不存在于现实的至善至美之物,而ACG文化基于现代艺术、哲学、文学的大发展,通过作者们对美和美好事物追求,凝聚成了对绘画、摄影、语言艺术的惊人总结。在现代科技和思想的引领下,动画所创造的事物毫无疑问客观上具备了高于常规的对美善和理想化的人对表达能力。
       科学的壮大为我们破除了宗教所谓“神圣”的麻痹。然而人虽不信仰宗教,却也很少尊崇和践行科学,而是更多的变得疯狂、偏激、不理智。人类“所有的价值”——思维所带给我们的,难道只有物欲唯一、伦理混乱的娱乐圈?事实告诉我们,仍有动画艺术家,并没有在利益面前败下阵来,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思考,引领我们走向了一片壮美的世界——动漫艺术!它凝聚着现实,又超越了现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入部申请

x
回复

举报

全部回复 (4)
查看全部
简而言之,“偶像”早已不限于现实存在的事物了。
来自手机

举报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引用 @谭奏 发表于 2023-7-25 15:43
简而言之,“偶像”早已不限于现实存在的事物了。

对于商家而言偶像化很好用嘛,洗脑消费者也好赚钱也好
来自手机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ACG文化(下称“其”或“二次元”)是以动画、漫画为基础形成并发展的。
漏了一个Game,游戏文化也占很大一部分比重,比如经典的怪物猎人系列。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引用 @PemacTokyo 发表于 2023-10-11 13:10
ACG文化(下称“其”或“二次元”)是以动画、漫画为基础形成并发展的。
漏了一个Game,游戏文化也占很大一 ...

还真是,怎么会把G给漏了( ;´Д`)
来自手机

举报 回复 支持 反对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