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评论

0 收藏

分享

对二次元文化偏见「主流与非主流文化间的时代鸿沟」

前些天在某站上刷到一个up带着自己父母看番的视频于我而言无疑是令人羡慕的因为他的父母能够走进他的精神生活愿意了解他们孩子所处的世代和喜欢的文化但可惜我的父母是传统意义上的“守旧派”在一样新事物没有被主流社会认同前他们对新事物往往抱着怀疑的态度谈论时也总要发表些危言耸听的言论同时也希望他们的子代能够延续自己的思想
对于年轻人所痴迷的二次元,我的父母次提出了强烈谴责并搬出了那几套常见的诋毁诸如“动漫看多心里会出问题”此类以此教育我回归“正道”对于处在自己时代之后的并且并未进入自身生活的文化他们下意识地拒绝和反对反之对于自己所经历过的目前被普遍认同的文化他们选择支持与宣扬这样的现象在宏观上体现为人们对主流文化的延续持肯定态度对非主流文化的传播持抵制态度
ACGN文化来说其目前的传播范围处于当代的年轻人间而其传播的时间与空间虽然不短不小但为何ACGN仍处于非主流文化阶段呢回到先前提到的“父母对二次元的不认同”不难看出决定一个文化是否能成为主流文化的是其“社会主体认可度”而能被称为社会主体的自然是有阅历财富与权利积累的人群也就是从上个时代走来的青年人当下的中年人群因此由于ACGN的受众多为年轻人而其传播的时间尚不足以支撑大部分青年或青少年受众成为社会主体这样的文化性质表明了它很难在当下时代成为主流文化
那么主流文化对非主流文化的文化偏见又从何而生呢人们对新事物的抗拒是普遍存在的因为我们更偏向于自身已经习惯了的符号客体而为了避免自身的习惯被打破我们对新事物的不认同感就会应此而生且随着新事物取缔自身习惯的趋向越来越明显抵抗其的不认同感也会被进一步激化此时从个体转向整体随着一个非主流文化的传播范围愈来愈广主流文化的地位将受到压迫其受众在无意中产生了对非主流文化的不认同感于是为了让这种不认同感在群体范围内传播以抵抗对立群体需要将不认同感深化简化以形成一种刻板印象这也是群体性偏见的由来
这样的偏见存在于任何时代是旧事物在新事物浪潮的冲击下做出的抵抗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正是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崭露头角之时在其内地大范围传播的初期他也曾被当时的主流社会所否认总要被挂上“毒害青年”的高帽彼时社会上报道出些青年犯罪的新闻也免不得被加上“痴迷武侠小说”的标签以批判武侠小说反观当下的二次元文化同样也有极其类似的现象这总会在社会上掀起数波舆论潮更严重的甚至直接导致了一些二次元产业一度停滞不前
但是即便各方面的攻击都曾让二次元文化伤筋动骨它仍然在蓬勃发展直至今天相信以后也将如此借费孝通先生的话说文化是依赖象征体系和个人记忆而维持着的社会共同经验我们在个人的今昔间社会的世代间构筑桥梁累积起自己与他人记忆中的经验这才有了一种文化的诞生因此真正的文化是包容万象的其本身不应被打上标签仅用好与坏来评价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从风靡于年轻人间到被主流社会认可被拍成电视剧甚至被选进义务教育课本前后四十余年借着这漫长的时间他跨过了其与主流文化间的时代鸿沟也消除了社会对其的偏见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二次元文化也能够持续在时间与空间上保持发展来到对二次元文化偏见消散的一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入部申请

x
回复

举报

全部回复 (6)
查看全部
说的好哇
来自手机

举报 回复

说得好         

举报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主流和非主流不是决定我们喜欢什么的根本原因,我认为某种文化的受众局限在圈子内部是最好的,不能因为少数就觉得自己高贵,更没有必要泛化去让所有人都接受。不能学🌈
来自手机

举报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我们应该吸取经验,不能用刻板的眼光看待在二次元以后诞生的新事物。要培养不受时代局限的眼光,终止庸俗的偏见。
来自手机

举报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在理,小众文化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夺取了主流文化的受众,直到夺取发展到一定规模、足以使主流文化产生警惕的时候,主流对小众的歧视和打压就开始了。在这个时候小众圈子内部的文化特征也会被主流重点打击,将之塑造成某种“异己”,继而靠对比团结主流团体攻击小众文化。私以为,宫崎勤事件也可以算是主流文化借题发挥、借打击小众文化巩固自身地位的例子之一。
来自手机

举报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才是最稀缺的
来自手机

举报 回复 支持 2 反对 0

紫色
吹奏部副部长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